陈振汉崔书香纪念馆
陈振汉崔书香纪念馆
陈振汉崔书香纪念馆
姓名:崔书香
生辰:1914年3月30日
民族:汉
忌日:2006年5月31日
籍贯:河北故城
地区:北京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教师
姓名:陈振汉
别名:复初
生辰:1912年7月3日
民族:汉
忌日:2008年1月19日
籍贯:浙江诸暨
地区:北京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教师
    伉俪比双翼,可羡少年英气凌霄汉;
    衣振白马湖边,遥想弦诵南开,美哉大仁,智勇真纯。
    负笈哈佛,学贯中西,步履追前贤;
    执鞭燕园,诲人财院,文通古今衣钵传后人。
    
    崔书香,女,河北省故城县人。193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商学院,同年入清华大学经济系研究生。1937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系硕士学位。
     1939年获哈佛大学瑞德克利夫学院经济学系硕士学位。1940—1945年任重庆大学教授。 1947—1948年任北京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至今,先后任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部干部学校、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着重研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投入产出分析、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货币金融、财政等经济统计的新发展。主要著作有:《财政统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译作有:《应用经济统计学》、《投入产出经济学》等。曾任中国投入产出学会顾问。
    
    陈振汉,男,浙江省诸暨县人。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全国第一批中国经济史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期执教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堪称我国经济史学领域的一代大家。
     先生1919-1929年先后在诸暨、上虞、杭州读小学和中学。令他最难忘怀的是在上虞春晖中学度过的时光,那里荟萃了夏丏尊、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等一批当时国内知名的学者和教育家。1928年秋,他以文科第一的成绩考入知名的杭州高等中学,1929年考入南开大学预科,两年后毕业直接升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在那里接受了当时最系统最优秀的经济学教育。著名经济史学家方显廷先生的教诲对他以后的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35年大学毕业,同年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美,1936年秋入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经济系攻读经济史。先生毕生执着的经济学研究理念,就是要在经济史研究中体现出经济学家的理论水平和理论抽象能力,反对为搜求繁琐史实而治史;认为经济史研究应该注重历史统计资料的科学分析,主张经济史的理论论证都应该有统计的根基。
     在哈佛大学,先生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导师是经济史学家阿希尔教授,博士论文题为《美国棉纺织工业的区位:1880-1910》,其中《美国棉纺织业成本和生产率和的地区差异,1880-1910》部分,发表于美国最早和学术地位很高的刊物《经济学季刊》。
     1940年4月回国后,应何廉和方显廷先生的约请到母校南开经济研究所任教,1942年兼任中央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一直任北京大学教授,1947-1948年兼任燕京大学、南开大学教授,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兼任研究员。1941-1948年期间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不少论文,就战时经济建设、经济政策、财政问题、计划制度、区位理论等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在北京大学讲授比较经济制度课程,介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北平解放前夜,在去留大局上,先生同北大一些进步教授相约坚决留下。北平解放后,出任北大法学院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主任,开始选编《清实录》、《东华录》经济史资料。1950年9月至1951年8月任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委员,参加具体翻译工作。1951年9月至1952年8月去广西参加土改。1952-1953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系代理主任。1953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北京大学支部副主任委员。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编辑委员会委员、经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55年秋任北大经济系明清经济史方向的研究生导师。这期间倾注心力协助整理的《清实录》资料取得了初步成果,1955年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重要论文《明末清初(1620-1720年)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地租和土地集中》,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公认是一篇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文章。
     1957年5、6月间,在响应“大鸣大放”的号召中,先生几次邀集知名经济学教授徐毓旃、罗志如、巫宝三、宁嘉风、谷春帆的经济学教授,座谈经济学的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问题,座谈的结果,写成《我们对于当前经济科学工作的一些意见》一文。《意见书》就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问题、经济建设工作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如何对待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问题、以及改革我国政治经济学课程问题等提出了建议。今天重读这份带有独特意义的历史文献,不能不对先生和其他几位教授的深刻见解和勇气表示敬意。从整体来说,这份《意见书》对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状况所作的分析是客观的,中肯的,其观点的科学意义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仍然是站得住脚的,而且对今天的经济科学研究工作都还存在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1957年的《意见书》改变了先生的命运。为这几千言的建言,他付出了非常沉重的生命代价。他被划为资产阶级极“右”分子,降职降薪,强迫劳动,被剥夺了著作和讲课的权利,“文革”中又到江西南昌县鲤鱼洲农场劳动改造。 直到1979年,先生才被摘掉“右派”分子帽子,重新回到教学与科研岗位。在先生22年的“右派”逆境中,先生的妻子,中央财经大学崔书香教授,开朗坦荡,忠诚坚毅,以巨大的信任和坚韧的隐忍,在生活中和精神上给予先生极大的扶持和慰藉。
     先生沉静而豁达,不论是在学术上的辉煌时期还是在生活的肃杀沉寂岁月,皆平和地看待历史,看待命运。恢复工作时,先生已近古稀,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重新开始了钟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招收了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两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设了经济史学概论、经济史名著选读、中外经济史专题等课程。1981-1982年应聘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近代经济史,1982年回国。同年被授予全国第一批中国经济史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招收博士生。任职后继续明清经济史的研究和史料整理工作,1989年合作整理的《清实录经济史资料》第一辑《农业编》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长篇论文《<清实录>的经济史料价值》,对这部卷帙浩繁的清代史资料进行介绍和整体评价。1999年《社会经济史学论文集》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又整理80年代的讲稿《经济史学概论》,准备交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先生的主要著述有《社会经济史学论文集》、《工业区位理论》(合著)和《清实录经济史资料:顺治-嘉庆朝 1644-1820》(农业编)(合编)等,1933-1998年发表学术论文48篇,指导博士学位论文若干篇。


    
    

收藏 创建:2006-06-01 访问:
维护人:Peace 崔氏宗祠陈氏宗祠[功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