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奋斗70年的革命伉俪李云扬、伍乃茵
携手奋斗70年的革命伉俪李云扬、伍乃茵
携手奋斗70年的革命伉俪李云扬、伍乃茵
姓名:李云扬
别名:李吉荣、李自荣、李志樑、杨永年、嵇梁
生辰:1913年12月1日
民族:汉
忌日:2004年3月10日
籍贯:广东省台山县
国家:中国
职业:教师
信仰:马列主义
姓名:伍乃茵
别名:翠云、吹云、李思扬、伍尚明、方茵
生辰:1914年11月5日
民族:汉
忌日:2011年8月14日
籍贯:台山市
地区:广东省
国家:中国
职业:编辑
信仰:马列主义
    李云扬同志生平介绍  
    李云扬同志1913年12月生于广东省台山县,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在东京从事党领导下的留学生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赴延安在中央党校任教,1938年受党派遣赴新疆,先后担任迪化(乌鲁木齐)第一中学校长,喀什教育局副局长,巴楚县县长,宣传抗日,培育抗日青年,为少数民族地区开辟公路,兴修水利,他当年骑马三天三夜规划出的红海子水库至今还发挥着效益。他还惩治腐败,兴办教育,扩大了党的影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42年被盛世才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作为狱中骨干之一,打通牢房间的联系,坚持斗争四年,于1946年7月胜利回到延安。在解放战争中他先后任359旅政治秘书和吕梁地区土改工作团团长,参加解放太原和土地改革工作。1949年调任华北中学副校长。1950至1951年受党中央派遣赴越南任南方工作团政治组长、党支部书记,协助越南人民的抗法救国斗争,从事后勤保障工作。回国后在中央组织部任政治教育科科长。1953年调入高等教育部,任综合大学教育司副司长、司长,教育部机关党委副书记。1959年底,受反右倾政治运动牵连,下放担任北京大兴县安定公社宣传部副部长。1962年获得甄别,调入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任党委书记,副校长。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付出大量的心血。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借“新疆叛徒集团”迫害李云扬等一大批老干部,1967年10月他被押赴北京,在监狱受监审八年。1975年春出狱,1978年中共中央为“新疆叛徒集团”冤案正式平反昭雪,同年调任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79年底,调入暨南大学,任党委第二书记、第一副校长,广东省政协常委,为暨大的复办,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离休后,仍然充满热情乐观地生活,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担任广东省老年大学副校长和马列主义研究会会长。尽管年事已高,他仍然每日笔耕不辍,在素质教育,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新教育学等多方面著有大量论文文稿和许多诗词。他还在暨大创办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与时俱进,特别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最喜欢与他们保持交流。
     李云扬同志毕生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作为一个党的教育家对于党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赤胆忠心;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信仰坚定、坚持原则。他的不幸去世是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伍乃茵同志生平介绍
    伍乃茵原名伍翠云。又名李思扬,吹匀,伍尚明,1914年11月生,广东省台山县人,出身在一个富庶之家,父亲是老同盟会会员,曾在1916年担任过国民党广东省党支部书记。
    九一八事变激发了正在广东省女子师范学校求学的年轻伍乃茵抗日救国的热情,1931年底她在革命教师何干之的影响下从文艺创作开始,参加进步刊物“广州文艺”编辑发行工作,随后又投入“中国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下属的“社会科学家联盟”活动,与中大进步学生凌伯骥(后被枪杀,是广州八一惨案文总六烈士之一)为战友并肩战斗。尽管1934年1月因发行革命刊物而被捕,受到牢狱煎熬,靠家里人保释才出狱,但她没有退缩,为了找党,她冲破家庭阻碍,远赴上海参加社联和地下工作,1935年8月又赴日本学习并进行革命活动,任留东妇女干事会干事,多次站在左翼留学生游行队伍的最前列,英勇斗争。1936年8月由林基路、官一民(均为革命烈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5月伍乃茵同志回国参加“上海职业妇女俱乐部”、“抗日救国协会”,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同年年底到达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4月任抗大女学队指导员,1939年3月受党派遣赴新疆工作,曾任喀什疏勒女子小学教员、校长。她亲手设计、建立、完善了这所当地唯一的多民族,有女生的小学,连教室、礼堂的图纸都是她亲自画出的,对于缺医少药的边疆,她首先在疏勒小学推广种牛痘,开创了当地文明卫生的先河。1940年3月她率先组织成立喀什妇女协会,任副主任,1941年转任巴楚县妇女协会主任,组织妇女走出家庭,开展手工生产,识字扫盲活动,她还担任身为巴楚县长的丈夫李云扬同志秘书,誊写大量公文。由于工作优异1942年3月她作为喀什地区代表出席新疆省第三届妇女代表大会,并受到大会表扬。1942年9月新疆军阀盛世才背信弃义将他邀请来的八路军干部全部逮捕入狱,在四年的监狱生活中伍乃茵同志任女牢党支部委员,斗争坚决、意志坚定,敌人档案中甚至都记录她为“倔强特甚,似为共产党人(当时她的共产党身份是不公开的)”。她还利用给男监送礼物的机会,传递信息和互相勉励。狱中她关心其他难友,还无微不至地帮助难友照顾教育革命后代,担当了较大年龄孩子的文化教师。刘思齐(毛岸英夫人)、邵华(毛岸青夫人)、陈楚三(陈潭秋之子)、毛远新(毛泽民之子)等许多孩子都是她当时的学生,被孩子们尊称为“伍妈妈”。1946年6月党营救他们胜利回到延安,获得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迎接和亲切接见。对于伍乃茵的狱中表现当时的狱中党的负责人张子意同志写的鉴定评语是:“在新疆狱中政治立场坚定,对党无限忠诚”。
    新疆出狱后伍乃茵同志1946年底在晋绥吕梁军区党校工作。1947年5月参加吕梁区土改工作,同年底到晋绥军区《战斗报》社工作。刚一解放,她即参加了沈钧儒老先生率领的中央慰问团,深入到甘肃、青海走访。1950年奉命作为华南工作团成员远赴越南,以顾问团秘书身份在丛山密林中,协助抗法援越的斗争。1952年回国后她历任全国妇联宣传部教育科长,《中国妇女》杂志社编辑,编辑室主任。在此期间她不仅完成了中国妇女杂志的日常编辑工作,还发表了十几篇专题报道和评论,如歌颂志愿军残疾战士的《我看到了最美丽的灵魂》、宣传自力更生精神的《内蒙散记》等长篇报道都很有影响。尤其是她接受了邓颖超同志的嘱托:要尽力挖掘广东大革命时期妇女运动先驱陈铁军烈士的英雄事迹。从1959年起她花了两年时间,深入广东城乡,利用语言优势和革命经历的共鸣,采访了各方面的众多人士,终于在1962年10月首次在《中国妇女》杂志上发表了描述烈士一生的专稿《记陈铁军烈士》。从此刑场上的婚礼这一对慷慨就义的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青年人。此后她调任江西人民出版社任副社长,江西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江西省第四届政协委员。1966年8月至1978初受文革冲击,批斗、牛棚、监督劳动成了家常便饭,但她始终没有承认所谓“叛徒问题”,她多次在当时日记中表达了对党一片深情。她写道:“亲爱的党啊,我在您哺育下三十二年,我犯过许多错误,但我不能离开您”。文革后伍乃茵同志任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党委副书记,1979年任华南师范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副院长等职务直至离休。
    离休后她仍然保持旺盛的革命精力,发挥着余热,参加马列主义读书会,坚持学习理论及时事政治,写出大量的回忆和纪念文章,将自己在广州早期的革命经历和在新疆的艰苦斗争情况在报刊上发表,以便教育广大年青一代。同时她从学习国画入手,将自己的革命情感用画作形式表达出来,创作了《碧血黄花》、《血沃天山》、《延水情》、《向往延安》等二十多幅有特定意义的画作,多次参加各种画展并曾获奖。
    伍乃茵同志的一生是追求革命事业的一生,是一心一意跟党走的一生。无论是在危险的地下工作,还是在敌人的监牢,无论在编辑出版战线,还是教育战线,她都是坚持原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地工作。作为一位七十五年党龄的老同志,她始终兢兢业业,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
    李云扬、伍乃茵同志永垂不朽,我们永远怀念您。
    
    

收藏 创建:2004-03-14 访问:
维护人:lisli 李氏宗祠伍氏宗祠[功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