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汉语拼音发明人袁晓园纪念馆
袁晓园照片
姓名:袁晓园
别名:行洁
生辰:1901年5月10日
民族:汉族
忌日:2003年11月17日
地区:中国
国家:第一位女外交官、汉语拼音首创人、政协委员
信仰:江苏

纪念袁晓园: ■琼瑶细说辞世姨妈袁晓园
     琼瑶女士:台湾人;我国著名小说家,袁晓园的外甥女。琼瑶原名陈吉吉,十八岁时改笔名琼瑶;写著《青青河邊草》、《煙鎖重樓 》、《還珠格格》三部、《蒼天有淚》、《梅花烙》、《庭院深深》、《彩雲飛 》、《雁兒在林梢》《在水一方》、《新月格格》等家喻户晓的著名小说。胞妹袁静、外甥女琼瑶则以小说家驰名。四小姐袁静则以一部《新儿女英雄传》影响了几代热血青年,她的其他作品还有《淮上人家》、《小黑马的故事》、《逃》、《芳芳和汤姆》、《众黄雄和小捣蛋》等。
       “和她比起,我太渺小了”
    
       “她患的什么病,她走的时候安详吗……”昨日,本报记者拨通了“华夏女杰”袁晓园的外甥女——琼瑶的电话,当得知自己最崇拜的姨妈去世时,琼瑶难过了几分种后才缓过神来。
    
       琼瑶向记者回忆道,袁晓园是她母亲的堂姐,自小关系密切得就像亲姐妹,但一系列的变迁后,母亲与袁晓园见面的机会很少,13年前母亲去世的时候,两岸还未正式疏通往来关系,母亲的葬礼袁晓园未能如愿参加,“这也许是姨妈最大的遗憾吧”。琼瑶说,她与袁晓园的最后一次见面是1989年,那是她第一次回内地探亲,由于在新闻媒体上数次见过袁晓园,在众多亲戚朋友中一眼就识出了自己眼中最伟大的姨妈——袁晓园,那时所有的亲戚朋友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袁家的关系,“那时我才知道袁系家族竟然这么庞大”。
    
       琼瑶坦言,自己最崇拜和最尊敬的人就是袁晓园,“姨妈这一生活得太丰富了,一直在做她愿意做的事情,在美国本来过得很舒服,但为了理想,她还是选择了回国。母亲去世后,她与我的父亲保持书信往来,每来一封信我都会看,她不仅有一笔好字,她能写一手好诗,她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偶像,她是中国少有的才女”,而当记者说起很多人也将琼瑶誉为中国的才女时,琼瑶很自谦地表示,“和姨妈比起来,我真的太渺小了”。
    
       对于袁晓园的葬礼,琼瑶表示自己可能没有机会来参加,“虽然工作不是很忙,但我的身体状况很差,近段时间主要忙于‘修理身体上的小零件’”。在与记者的交谈中,琼瑶也给袁晓园送去了她的问候,“姨妈已经亡身,不知她能否走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如果只到此为止,应该说她不虚此生,她也到了该好好休息的时候了。如果我和姨妈去世之后都能有来生,我希望我和她还继续保持这样的亲戚关系,能亲近一些,不希望再有海峡的阻隔。”在对“来生”的期待中,琼瑶哽咽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晚年安享天伦之乐
    
      袁晓园书法自成一家,1997年她初到南京,在金陵饭店题下三个大字“偏不老”以自勉。但在生活上,老人坚持“一切顺其自然”,在她100岁时,她写下一首《百岁感怀》,内容为“不拜耶稣不参禅,不信气功不练拳。人间哪有不老药,顺其自然过百年”。
    
       鲜为人知的是,这样一个一生充满传奇,一直为人所尊重的人,在晚年时脾气竟然像个小孩子,喜欢人们逗她玩,喜欢人们捧她,夸她漂亮,还会和2岁半的小重孙“闹矛盾”。
    
     ■重病心系“神舟5号”
    
       袁晓园于9月26日因肺部感染入院,最终因心脏、肾等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在神舟5号成功升天时,袁晓园已处于昏迷状态。严敬在袁晓园耳边轻轻地将这一消息说出来,让人没想到的事情出现了,老人立即睁开了眼睛,目露惊喜,伸出了大拇指,断断续续地说:“我们中国人真了不起!我们中国人不会落后在美国后面……”
    
     ■临终遗言一个“字”
     公元2003年11月17日,江南时报记者来到袁晓园女士生前的寓所,悼念这位世纪老人。在寓所,记者采访到了袁晓园女士的儿子叶漳民教授。
    
       16日清晨专门从美国纽约赶回来的叶漳民教授,也已经是77岁的高龄。说起母亲,白发苍苍的叶漳民难掩激动之情:“母亲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她小时侯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就是在家里学会念书写字,她就凭19岁在上海艺专学了一年,就奠定了她绘画方面的基础。”叶漳民老人说,自己18岁就离开母亲,去美国念书,而自己受母亲影响最大的是母亲对语言文字的改革,“母亲对汉字改革的贡献很大,1945年在印度做专员的时候就一直在华侨中推广汉语拼音,以至后来新中国成立后成功地发明了我国的汉语拼音,1954年到美国与我团聚后也一直研究语言文字,提出了用双拼的方法来改革汉字,本来我学的机械宇航,而母亲和我常常一起讨论拼音改革,使得我也开始对汉语拼音产生了很大的兴趣,1982年我也正式投入到汉语拼音改革这个课题上来。”
    
       已经在美国开创自己拼字公司的叶漳民,专门研究出“三拼”来解决中国汉字的拼写,说起自己的事业,叶漳民不禁恻然:“母亲对我的研究一直有些意见,因为她研究的是双拼,用的是111个字母,而我一直在搞‘三拼’,用的是85个字母,母亲一直有些不太支持。没想到临终前,母亲一直说着‘字、字、字……’对文字改革还是一直念念不忘啊。”叶漳民表示,自己会继续母亲的研究,把最简易的汉字拼音的软件尽快开发完成。
    
     ■背景:
    
     袁晓园,曾用名袁行洁,1901年5月10日出生于常州有名的翰墨之家,1901年5月,袁晓园生于江苏武进一个翰墨艺文之家,伯父袁励准曾当过宣统皇帝的老师,现仍悬挂于北京中南海的“新华门”匾额,即出自袁励准帝师其手书。父亲袁励衡是民国初年的银行家,曾执掌过交通银行。袁晓园是长女,原名行洁,虽然她天资聪颖,受家学熏陶,自幼便能吟诗作画,深得父母宠爱,但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女孩子只能深在闺中,连书都不能读。袁晓园很不服气,待到家里为弟弟请来塾师,经常躲在书房窗户后旁听私塾先生的讲课。课外偷学的她,竟比课内在学的弟弟学得好,从而练出一手漂亮文章和书法。15岁她就能帮助身体不好的父亲整理公文,奇女子之称由此而来。年轻时冲破封建家庭藩篱,只身赴法国勤工俭学;30年代曾任厦门税务局副局长,成为中国第一位女税务官;40年代曾任驻印度加尔各答领事馆副领事,为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在文字改革上她提出汉字现代化方案,创袁氏拼音汉字字母;即我们至今在用的汉语拼音,受到周恩来总理赞赏;80年代毅然放弃美国国籍回国工作;1995年后定居南京。
    
     袁晓园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监委、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会长、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客座教授。2003年11月17日,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汉语拼音的首创人、税务官、著名书画家、社会活动家袁晓园先生,在南京仙逝,享年102岁。
     “五四”运动爆发那一年,18岁的袁晓园再也不愿呆在高宅深院里当名门闺秀了,她正式向家人宣布:“你们关了我18年,我要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我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终于走出封建家庭的袁晓园,首先来到开风气之先的新兴城市上海,进了刘海粟美术学院。两个月后江苏省政府招考公务员,她又转赴南京应试,以第一名成绩被录用为江苏省农矿厅厅长的秘书。这是她平生以来获得的第一个社会职务,从此开始以一个知识女性的身份活跃在社会舞台上。
      ※人生要有所作为,就要敢于冒险
       在琳琅满目的艺术馆展柜里,有两张委任状十分引人注目。一张是由“福建省政府财政厅”签发的委任令,上写“兹委任袁晓园为思金营业税局副局长”,签发的时间是1933年2月2日。另一张是1943年12月3日由当时的民国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签发的“外交部令”,该委任令称“派袁行洁代理驻加尔各答总领事馆副领事”。它们都是首度亮相,是老人辞世之后家人整理遗物时发现的,它们证明了袁晓园作为中国第一位女税务官和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外交官的身份,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江苏省档案馆已经决定永久收藏。
       这两张非同凡响委任状的来历,是袁晓园人生历程不断追求与进取的见证。20世纪初叶的中国,女性就业犹如凤毛麟角。年方20出头的袁晓园,就已从闺门之秀迈入政府之门,拥有一个堪为羡慕的职位,但她却感到当秘书没有独立个性,不能按照自己意志行事。有着更为远大追求的她,企盼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大的发展。
     ※1930年秋,已经29岁依然独身的袁晓园,只身踏上了去法国的旅途,她的志气与闯劲受到国民党元老、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叶楚伧的赏识,嘱咐同乘一条船去法国学习军事的公子叶南途中加以照料,这使他们后来得以结为伉俪。袁晓园利用35天的航程自学法语,船抵马赛港时已能进行简单对话。在法国留学的日子里,信奉独立自主的她婉谢叶南的接济,靠给大使馆抄写文件、为华侨代写书信谋生,在普鲁士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袁晓园学成归国之际,正逢著名爱国将领、十九路军长蔡廷锴与蒋光鼐将军为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了新政府,对外广揽人才,她便前往应聘,被委任为厦门市税务营业局副局长,成为中国第一任女税务官。
       ※当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为拯救受难儿童、保护未来人才,袁晓园又踊跃投身战时儿童保护事业,与宋美龄、宋庆龄、邓颖超、李德全等中国妇女界知名人士一起,发起建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担当起抚养在抗战中失去父母的烈士遗孤和难民子女的重任。从筹建机构、发动捐款,到协调转移、安置上课,她都殚精竭虑、全力以赴,受到社会的称誉,也赢得了难童们的热爱,数十年那些孩子也成了满头华发的老人,见到她时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尊称“袁妈妈”。
       ※20世纪30年代末,袁晓园有机会再度赴法留学,在巴黎政治学院攻读国际关系学,两年后返回祖国,被外交部委派为驻印度加尔各答领事馆的副领事,成为中国第一位外任女外交官。袁晓园回忆那段经历时曾说:“那时候,当地政府常有人在背地议论我,说中国这位女领事真凶。”任职六年期间,正值抗日战争高潮,她不遗余力奔走呼吁,动员华侨为抗战捐款、购买军火转运回国。每遇当地政府无理扣压军用物资,她都据理力争,其无所畏惧的气势和锋利的外交辞令,常使对方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