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随园轩·纪念袁枚
Netor网同纪念
品味随园轩·纪念袁枚
姓名:袁枚
别名:字子才,号简斋
生辰:1716
民族:汉族
忌日: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98)
籍贯:杭州
地区:钱塘
国家:清代
职业:清代诗人、文学家、美食家
信仰:随园主人、“性灵说”创始人。


      【袁枚】(1716~1798)清代诗人、文学家、美食家。字子才,号简斋,又名随园老人,别号仓山居士。“性灵说”创始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知县。因辞官后在江宁(今南京)筑随园专事著述,人称"随园主人"。当时与纪晓岚(即纪昀)齐名,被誉为“南袁北纪”。当时与蒋士铨、赵翼齐名,并称"江右三大家"。袁枚不仅诗文俱佳,而且善画梅。著有《随园诗话》、《论诗绝句》、《登泰山》、《所见》等,六十三岁以后,开始大规模的旅游活动,游览了皖、赣、粤、桂、湘诸地名山大川,七十岁时入闽作武夷之游并写了《游武夷山记卜文》他擅长古文、骄体,尤工于诗,文名极高。论诗主张直抒性情,崇尚生新,创“性灵说”,他说“作诗不可以无我”,又说“诗者,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对儒家的“诗教”表示不满。散文长于言情,文笔清新灵巧,别具一格。尚有《小仓山房集》70余卷和笔记小说《子不语》与散文《祭妹文》、《随园记》、《峡江寺飞泉亭记》、《黄生借书说》等。
    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清代诗人袁枚在《从端江到桂林》诗中写道:“长绳牵上青天,一步船高一丈。分明水底山多,篙打乱山头响”。这就是经常进入摄影佳作的名景——“山顶行舟”,古今多少名人文士,无不陶醉其中。
    袁枚的《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清袁枚《游风洞登仙鹤明月诸峰》诗有"仙鹤不可招,明月犹堪弄"句。
    清代弈棋名家辈出,袁枚、金圣叹、孔尚任等都爱好弈棋。诗人袁枚《春日偶成》诗云:“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军持。非常欢喜非常恼,不着棋人总不知。”
    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冬,“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解任合肥知县后,在南京借寓项氏花园,题名借园,从此定居下来,直至二十年(一七五五)秋因病回通州,其间整整四年时间,常与当时文坛泰斗袁枚,画家沈凤过从,谈诗论画,关系十分密切。乾隆二十年乙亥(一七五五)初春,李方膺曾回通州一次,袁枚有诗相送。诗集卷十一收了《送李晴江还通州》三首,第一首有句云:“才送梅花雪满衣,画梅人又逐飞。一灯对酒春何淡,四海论交影更稀。”所写确为初春景象,并明点“春” 字。李方膺喜画风竹。他的《潇湘风竹图》画一方丑石,几竿湘竹,竹梢弯曲,竹叶向一个方向飘动,显示出狂风大作的情景。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清)袁枚
    《箴作诗者》
     作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说到美食就要说鸡味,鸡味受到美食家的重视,大约始于明,盛于清。乾隆才子袁枚,称赞鸡在各类菜肴中功劳最大。无论冷热荤素,都靠鸡来提鲜。时至今日,不管什么帮口的厨师,如果熬不出一锅鲜美的高汤,那在圈子里是混不下去的。高汤需用整鸡下锅,熬得不见一滴油星,清如白水,能磨得墨砚。如此高汤调出的滋味,令人绝倒。据厨行前辈云,民初南京有位专办素席的厨师,八碗十六碟铺陈上来,虽未见一荤,然滋味胜如龙肝凤髓。原来该厨每逢办席之前,则秘制鸡汤一碗,用干净抹布浸透,收干后带入主人家厨房。再取热水泡开,则宛然一缶鲜汤矣。其智虽巧,然而暗中使人破戒,坏了行规,终究未得善果。最著名的“全羊席”最早出现在清乾隆年间著名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最近特别畅销的是本古代食谱:江苏古籍出版社的《随园食单》,它是清代大诗人、美食家袁枚40年间享受口福的记录,是本江浙精美菜肴大全。它不但记述菜肴、点心、汤羹的烹制方法,而且论述了许多饮食和烹调的道理,还有一些饮食趣闻。袁枚也是有名的美文家,所以这本书区别与一般菜谱之处在于文字特别漂亮,指导烹调之余还可以当小品文阅读。正如清代袁枚称:“滚油炮(爆)炒,加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瞬间完成,营养素保护好,食之清爽不腻;烧有红烧、白烧,著名的“九转大肠”是烧菜的代表;“塌”是山东独有的烹调方法,其主料要事先用调料腌渍入叶或夹入馅心,再沾粉或挂糊。山东广为流传的锅塌豆腐、锅塌菠菜等,都是久为人们所乐道的传统名菜。
    清代袁枚品茶是清代乾隆时期的代表,他是诗人和主要诗论家之一,也是一个地道的爱茶人。
       袁枚尝遍南北名茶,在他70岁那年,游览了武夷山,对武夷茶产生了特别的兴趣。 他有一段记述: 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 香椽,每斟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 一杯之后,再试一、 二杯,令人释躁平疴、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
      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洫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尝尽天下名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
    纪晓岚的学识也没有高到可以在知识界呼风唤雨的地步,当时的袁枚和戴震都是学术界的领导人物,而纪晓岚的主要成就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总撰。该书反映了18世纪我国学术的最高水平,是研究中国学术史、思想史的必读书。该书虽是由他定的稿,但也并不都是由他执笔。他在皇上身边,比较风趣幽默,民间流传了他的许多传说,但都无法考证。他的主要著作是《阅微草堂笔记》,虽然也是写鬼神的故事,但与《聊斋》不太一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并有反封建礼教的内容,暴露了他的许多真实想法,流传广,百姓认可。有史书记载,他是个生活奢侈的人,每天吃多少肉、用多少侍女伺候都是有数的,但从不喝酒。
     袁枚与名址
     英国伦敦华埠中国凉亭:为进一步丰富华埠的建设,一座中国园林式的凉亭于八八年二月中落成,凉亭位于新港坊,红柱深黄琉璃瓦,美仑美奂,配一副清代才子袁枚的对联“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
      由于凉亭的建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庭园建筑,由中国古建筑公司特派专人自中国来伦敦施工,故此外型优美,设计独特,黄瓦飞檐、白石台阶,饶有特色,已成为街坊及游人休憩的好去处,亭内设有石抬石椅,游人可以憩息其间。
      江南贡院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明、清两代是江南地区乡试的场所,规模最大时有号舍2万多间。清代全国有状元114人,仅从贡院走出来的就多达58人之多。许多名人大家与贡院结下了不解之缘。袁枚、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物曾在此主持过考务。
     “阳山碑材”可谓是无人不知。它位于南京汤山镇古泉村,其碑座、碑身、碑幅横卧于阳山与孔山之间总高78米,重31167吨,为世界碑材之最。清代袁枚曾发出“碑如长剑青天倚,十万骆驼拉不起”的惊叹。
     清代名人袁枚,在他晚年时又来到桂花飘香的桂林,当时的广西巡抚于“八桂堂”设宴款待。袁枚有感于旧地重游,写下了《八桂堂怀书》一诗,内有“森森八桂翠参天”之句。“八桂”一词,于是为更多的人用于代指广西。广西人喜欢以“八桂”作为广西雅号,是喜欢“八桂”二字。
     清代杭州诗人袁枚写就的《碧纱橱避蚊诗》,将蚊子比喻成借着夜幕壮胆、呼啸而出的毛贼,“啸聚声蔽天,一呼竟百唱”,极富生趣。然而,拍打蚊子的灭蚊过程,却又有另一番尴尬———“常误批颊,甚痛,而蚊乃飞去。”为拍打蚊子,误打了自己的脸。
     个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袁枚诗"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而名。该园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其最负盛名者乃月映竹。
    岳阳楼之洞庭湖;清朝乾隆年间诗人袁枚也有"岳阳楼望水无涯,万里荒芜白浪开"的描述。 
     游武夷山记
     清 袁枚
    --------------------------------------------------------------------------------
     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然山游者,往往多陆而少水。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上,溪河湍激,助作声响。客或坐或卧,或偃所适,而奇景尽获,洵游山者之最也。
    
      余突武夷宫下幔亭峰,登舟,语引路者曰:“此山有九曲名,倘过一曲,汝必告。”于是一曲而至玉女峰,三峰比肩,□如也。二曲而至铁城障,长屏遮泄,翰音难登。三曲而于虹桥岩,穴中庋柱拱百千,横斜参差,不腐朽,亦不倾落。四五曲而至文公书院。六曲而至晒布崖,崖状斩绝,如用倚天剑截石为城,壁立戍削,势逸不可止。窃笑人逞势,天必夭阏之。惟山则纵其横行直刺,凌逼莽苍,而天不怒,何耶?七曲而至天游,山愈高,径愈仄,竹树愈密。一楼凭空起,众山在下,如张周官王会图,八荒蹲伏;又如禹铸九鼎,罔象夔抵魈,轩豁成形。是夕月大明,三更风起,万怪腾踔,如欲上楼。揭炼师能诗,与谈,烛跋,旋即就眠。一夜魂营营然,犹与烟云往来。次早至小

收藏 创建:2003-03-11 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