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莽:别一世界的诗人
Netor网同纪念
白莽:别一世界的诗人
姓名:白莽
别名:徐柏庭,徐祖华
生辰:1909年
忌日:1931年
地区:上海
职业:诗人


      在白莽就义后的第五个春天,鲁迅在大病中为白莽遗诗《孩儿塔》所作的序言中,高度赞扬这位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前驱———左联五烈士之一白莽的诗作说:“《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这“别一世界”就是指无产阶级的世界,共产主义的世界。白莽等左联五烈士的英勇就义,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篇文章”。(见鲁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鲁迅对白莽的提携、培养,不能仅仅看作是对一般文学青年的关怀,应当看作是对整个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建设的关注,是为造就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人而作的努力。这种思想和精神,鲁迅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白莽作〈孩儿塔〉序》和《为了忘却的记念》等光辉篇章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当然这些认识,鲁迅是在培养白莽的过程中逐渐得到加深的。白莽和鲁迅交往的开始,乃是白莽作为投稿者,鲁迅作为编辑,他们因共同热衷于介绍匈牙利革命浪漫主义诗人裴多菲而结识的。
    
     白莽(1909—1931),原名徐柏庭,学名徐祖华,后因投考上海同济大学,借用了上虞县的徐文雄的文凭,曾一度改名徐文雄,号之白,故别名又叫徐白。笔名白莽,即由此演化而来。而较为大家所熟知的笔名则叫殷夫,另外尚有任夫、沙洛、莎菲等笔名。浙江象山人。白莽从小就酷爱文学,九岁就看了不少小说,十五六岁时,就开始写新诗。一九二六年白莽由家乡来到上海,考入民立中学,后转浦东中学。中学时代的白莽,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活动,在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捕,囚禁三月,几被处死。由他的长兄国民党总司令部参谋处长徐培根保释出狱,出狱后被他哥哥软禁象山家中。是年秋,白莽通过女友,借用上虞徐文雄的文凭考入同济大学预科德文补习科一年级。白莽脱离家庭束缚来到上海后,与革命组织接上了关系,继续投入党的地下工作,又于一九二八年秋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不久由他的大嫂托人保释,再次返回象山,软禁在家。年底,白莽在女友的帮助下,潜离家乡,回到上海,又和党的地下组织接上关系,从此专门从事共青团和青年工人运动的工作,曾参加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和青年反帝大同盟的公开刊物《摩登青年》的编辑工作。并在这两种刊物上发表大量革命诗篇。一九二九年夏,白莽因参加革命活动,在组织和参加丝厂罢工斗争中第三次被捕。大约被拘留半个多月后出狱,出狱后仍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于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和上海地下党的领导干部林育南、何孟雄及左联作家柔石、胡也频、冯铿等,在东方饭店参加一次党内召开的反对王明路线的会议上被捕,于二月八日晨与柔石、李求实等二十余名共产党人被国民党枪杀于龙华。
    
     白莽被国民党枪杀后,白莽的身影———“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经常在鲁迅的眼前出现,使鲁迅久久不能平静,在梦中也依稀地流着慈母般的眼泪,为中国失去这样的英雄健儿而痛哭。几个失眠的长夜呵!使鲁迅悲痛地回忆着和白莽相处的日子,他简直不相信白莽已经死去,在白莽死去已经五年后的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日夜里,当鲁迅为白莽的遗诗《孩儿塔》作序言时,鲁迅还是这样想:
    
     “他的年轻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象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
    

收藏 创建:2001-06-11 访问:
维护人:public 白氏宗祠 [公益][功德][管理]